腎臟病科|三級甲等
銅陵市立醫院
掃碼可直接手機咨詢我粉絲11人
內生肌酐清除率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病情分析:內生肌酐清除率升高,偶見于妊娠鍛煉和大量食用肉類的情況下。內生肌酐清除率,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反映腎功能的指標,基本能反映腎實質損害的程度。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見于較早期的腎小球損害,而且可以根據其降低水平來評估腎小球損害程度。意見建議:建議測定前三天應低蛋白飲食,并嚴格禁止食肉類,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劇肌肉代謝。試驗當日不要飲茶或咖啡,停止用藥。排除外源性干擾。
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是怎樣的
病情分析:診斷標準:48小時內血肌酐水平升高≥0.3mg/dl(≥26.5umol/l),或超過基礎值的1.5倍以上,且明確或經推斷上述情況發生在7天內;或持續6小時尿量<0.5ml/kg.d。意見建議:建議給予適當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內科保守治療無效或經評估預計無效的嚴重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選擇開始血液透析治療。
透析的內瘺成熟期如何保護
病情分析:保持內瘺側手臂的皮膚清潔,每次透析前必須用肥皂水將造瘺側手臂徹底清洗干凈。透析結束后穿刺點的止血采用局部壓迫法,應避免包扎過緊或時間過長,當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觸到水以防感染。造瘺側手臂不能受壓,衣服要寬松,避免持重物。如果震顫、雜音消失,瘺管處有觸痛或疼痛,應及時就診。意見建議:建議適當活動造瘺側手臂,可手握橡皮健身球進行鍛煉。避免造瘺側手臂外傷,最好經常佩戴護腕,以免引起大出血。但護腕松緊應適度,不能過緊壓迫動靜脈內瘺導致內瘺閉塞。
高血壓對慢性腎炎的預后有什么影響
病情分析:持續的高血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至慢性腎衰竭。高血壓還可以引起心功能受損,可導致心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所以說血壓的控制與慢性腎炎患者預后關系密切。意見建議:建議慢性腎炎患者,如尿蛋白小于一克每天,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尿蛋白大于等于一克每天,無心腦血管合并癥者,血壓應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降壓不能過低過快,應保持降壓平穩。
高血壓腎病和腎性高血壓的區別是什么
病情分析:高血壓腎病是因為原發性高血壓導致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腎小動脈硬化,從而發生的腎臟腎功能損害,是常見的繼發性腎病。腎性高血壓是指腎臟結構異常和功能減退所引起的血壓升高,是繼發性高血壓的主要組成部分。意見建議:高血壓可促進了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有效降低血壓,能夠延緩腎衰竭的進展。所以建議無論是高血壓腎病還是腎性高血壓,均應嚴格控制血壓,建議血壓降至130/85毫米汞柱。
腎結核患者強化治療之后出院應注意哪些事項
病情分析:出院后應注意遵醫囑、足療程繼續服用抗結核藥物,注意預防肝腎功能損害等并發癥。強化治療一般適用于耐藥性結核患者,至少使用兩種抗結核藥物,且療程長,容易導致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意見建議:建議患者避免同時服用其他肝腎毒性藥物,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如發現肝腎功能異常,需至感染科門診就診。在療程結束后,應連續三次留取晨尿樣本進行結核桿菌培養,三個月及一年以后,各應復查一次。
哪些檢查可以確診為腎結核
病情分析:腎結核的早期尿常規有異常表現,如血尿和/或膿尿,此時反復做結核桿菌培養,多能早期確診。晨尿或24小時尿沉渣找抗酸桿菌,PPD皮試,尿PPD-IgG測定等,也有助于診斷。對晚期腎結核可以考慮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意見建議:尿結核桿菌培養陽性率達90%,培養出結核桿菌是確診腎結核的關鍵,但培養時間較長,需1~2個月才能得到結果。一般認為結核桿菌向尿中的排泄是間隙性的,應在抗結核治療前至少留三次晨尿做結核桿菌培養。
急性腎炎會轉為慢性腎炎嗎
病情分析:少數急性腎炎患者會演變為慢性腎炎。但大部分慢性腎炎患者,并非由急性腎炎遷延而來,而是由其他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直接遷延發展而成,其病即屬于慢性腎炎。意見建議:建議慢性腎炎患者積極控制高血壓。限制飲食中鹽的攝入,優質低蛋白(動物蛋白為主)低磷飲食,適當增加糖類的攝入,調整含鉀食物的攝入,戒煙、限制飲酒,減肥,適當鍛煉。避免勞累、感染及應用腎毒性藥物。
急性腎炎常見并發癥有哪些
病情分析:急性腎炎的常見并發癥有:急性腎衰竭,心力衰竭和高血壓腦病。急性腎衰竭時可考慮短期透析治療度過急性期。對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壓腦病的治療主要是利尿減輕水腫和降壓治療。意見建議:建議急性腎炎患者急性期臥床休息2~3周,限制鹽、水、蛋白質的攝入。對于有水腫、高血壓者,用無鹽或低鹽飲食,每日三克以下的鹽。水腫且尿少者限制水的攝入,對有氮質血癥者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影響急性腎損傷預后的因素有哪些
病情分析:影響急性腎損傷預后的因素有:既往有慢性腎臟病史、腎外其他系統(如心、肺、肝等)慢性疾病史、糖尿病、腫瘤及貧血等。意見建議:建議急性腎損傷患者臥床休息。供給適當營養,優先通過胃腸道提供營養,能量供給包括糖類和脂肪。酌情限制水、鈉鹽及鉀鹽的攝入,防止肺水腫、心力衰竭、高鉀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還需要注意防止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關于我們 ICP備案號:京ICP備170748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602201335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23-0016
Copyright ? 2015-2025 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