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酮癥酸中毒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病情描述:
酮癥酸中毒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中毒的護理原則是密切監測血糖變化,給予積極補液,治療原發病。
意見建議:
如果患者能正常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這樣可以減少輸液的危險性,每間隔1~2個小時監測血糖變化,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過低,同時給予積極的補液,治療原發病,及時翻身、叩背,以利于病情恢復。
為你推薦
-
酮癥酸中毒治療首先要明確酮癥酸中毒一旦診斷成立,就屬于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中間的危急的情況,不管您是一型,還是二型,一旦診斷成立就應該馬上入院,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予以正確的診治。主要的治療有5到6個大點:第一,就是要做病情的評估,監測及相關的化驗,評估酮癥酸中毒的病因、誘因以及發生的時間,以及它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什么。第二,要進行補液,大多數酮癥酸中毒的患者,都有存在不同程度的脫水,尤其是一型糖尿病或者酮癥酸中毒昏迷的患者,補液是最重要的。第三,就是持續小劑量的胰島素的治療,不管您是哪一型的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是合并有酮癥酸中毒的話,其實是一定要靜脈使用持續小劑量胰島素的。第四,就是要糾正電解質平衡紊亂,其中尤其是血鉀的問題,我們有嚴格的補鉀的適應癥和我們的原則。第五,就要預防并發癥,預防腦水腫的發生。第六,要控制感染,對癥及時治療。總之這些原則,都是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不斷的監測病情,進行及時地調整,即使酮癥酸中毒已經糾正了,補液也不能馬上終止。但是我們要提醒的依據就是,對于很多酮癥酸中毒的患者,都是可以預防,可以早發現的,各位病友要提前控制好血糖,不要隨意中止中斷治療,如有不適及時到醫院就診。02:12
-
酮癥酸中毒癥狀?首先患者血糖會明顯升高,糖尿病原有的癥狀加重。酮癥酸中毒患者常有脫水癥狀,脫水達5%者可有脫水表現,如尿量減少、皮膚干燥、眼球下陷等。脫水超過體重15%時,則可有循環衰竭,癥狀包括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及體溫下降、惡心嘔吐。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類似爛蘋果氣味的酮臭味,一些患者還會出現神志改變,神志表現個體差異較大。早期有頭痛、頭暈、萎靡,繼而煩躁、嗜睡、昏迷。造成昏迷的原因包括乙酰乙酸過多、腦缺氧、脫水、血漿滲透壓升高、循環衰竭等。01:15
-
酮癥酸中毒的護理措施一,要快速的擴容。二,要糾正高血糖癥和高血酮癥。三,在治療期間要防止低鉀血癥的發生。四,鑒別和治療有關細菌感染。一般情況下要靜脈補液來進行治療,成人要快速的滴注0.9%的氯化鈉溶液。如果血壓穩定,尿量充足,減至每小時一升,通常體液缺失3到5升,水丟失多于電解質的丟失,當血壓穩定恢復足夠的尿量的時候。常用0.45%的氯化鈉加鉀以補充游離水,并且開始補鉀,一般缺鉀3到5毫摩爾每升,大部分的病人開始血鉀在正常高限或者是增高開始補鉀的。語音時長 1:38”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護理措施有哪些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之后在住院期間,護理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要根據這個患者的病情的輕重,注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例如呼吸、心跳血壓等等這些都是要密切監測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予心電監護,然后要注意復查患者的心電圖或者是需要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第二個,在飲食方面,對于些輕癥的患者可以鼓勵他多經過口服補液液體,就是多喝水,可以喝生理鹽水或者是清水都是可以的,而在就是對一些比較危重的患者可能長期臥床,一定要注意防止壓瘡的出現。語音時長 1:04”
-
糾正酸中毒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導致酸中毒的情況往往是因為電解質紊亂或者水紊亂引起的,所以首先可以通過補充水或電解質改善這種情況,使用堿性的藥物也可以進行病情的控制,但是不能過早的使用,否則會引起代謝性的堿中毒,通常情況下也可以自行的糾正。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危害有哪些病情分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危害有:會出現嚴重脫水,病人體內出現高滲狀態,發生血栓形成,出現腦水腫,患者會出現頭痛、昏睡、昏迷,甚至出現癲癇、抽搐發作,繼發出現感染、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嚴重者會發生猝死。意見建議:糖尿病患者平常要定期監測血糖和尿酮體水平,要嚴格遵照醫囑規范使用降糖藥物治療。控制血糖、控制飲食,適當鍛煉身體,戒煙、戒酒。有不適癥狀隨時就醫。
-
酮癥酸中毒癥狀有哪些酮癥酸中毒癥狀有多飲多尿、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酮癥酸中毒是體內酮體中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等物質在血液中堆積過多,使血液變酸從而引起酸中毒的現象,患者可表現為多飲多尿、體重、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癥狀,當出現酮癥酸中毒的癥狀時,患者需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積極進行治療,需要糾正患者體內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措施依據什么是酮體,它是肝臟中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的中間代謝產物,包括β-羥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正常時血中酮體濃度很低,尿中也測不到酮體。當體內胰島素不足或者體內缺乏糖分,如饑餓、禁食、嚴重的妊娠反應情況下,脂肪分解過多時,酮體濃度增高。當肝內酮體生成的量超過肝外組織的利用能力,血酮體濃度就會過高,導致酮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