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脹的病變部位首先在肺,然后疾病科累及脾、心和腎。
肺脹,屬肺病。常繼發于肺咳、哮病等之后,因肺氣長期壅滯,肺葉恒久膨脹、不能斂降,而脹廓充胸。以胸中脹悶、咳嗽咳痰、氣短而喘為主要表現的肺系疾病。可見于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合并感染等疾患。
一、肺脹病因: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所引起。肺脹的發生,多因久病肺虛,痰濁潴留,而致肺不斂降,氣還肺間,肺氣脹滿,每因復感外邪誘使病情發作或加劇。
1、氣虛氣滯:咳喘日久,損傷肺氣,如果反復發作,由肺及腎;肺不能夠主氣而發生氣滯,腎不納氣而出現氣郁,以導致清氣難入,淤氣難出,逆于胸中,從而發生本癥狀。
2、水停痰凝:主要病因是肺腎的陽氣不足,水停痰凝,上停于肺部而成為本病。
3、正虛血淤:咳喘日久,不僅損傷肺氣,而且因為氣虛無力運血,從而導致血淤產生。總之,本癥狀位在于肺,影響脾腎,后期及心。
二、肺脹的治療:根據標本虛實,分別選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療原則。一般感邪時偏于邪實,側重祛邪為主,根據病邪的性質,分別采取祛邪宣肺(辛溫、辛涼),降氣化痰(溫化、清化),溫陽利水(通陽、淡滲),活血化瘀,甚或開竅、熄風、止血等法。平時偏于正虛,側重以扶正為主,根據臟腑陰陽的不同,分別以補養心肺,益腎健脾,或氣陰兼調,或陰陽兼顧。正氣欲脫時則應扶正固脫,救陰回陽。祛邪與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輔為用。根據中醫大夫辯證后可服用:小青龍湯、越婢加半夏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合桂枝茯苓丸、滌痰湯合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