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上對于強迫癥的病因尚不明確,與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均密切相關。
一,生物學因素:
首先遺傳因素,強迫癥與遺傳關系相當密切,研究發現,強迫癥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而且患者中的一級親屬當中患病率比普通人群明顯增高,而且發現同卵雙生子比異卵雙生子發病率明顯增高。
其次是生化因素,特別是腦內的各類神經遞質的紊亂狀態是導致強迫癥的重要病因,例如5-HT、去甲腎上腺素、谷氨酸、多巴胺等,通過應用5-HT再攝取抑制劑可以明顯的改善強迫癥的癥狀,進一步提示五羥色胺水平與強迫癥密切相關。
第三是神經系統影像學的改變,主要集中于皮質紋狀體環路的異常,特別是CSTC環路功能的異常,已得到越來越多功能影像學研究的支持,其中OFC是強迫癥研究中的關鍵區域。
二,心理社會因素對于強迫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強迫癥患者病前具有內向膽小,優柔寡斷,嚴肅刻板,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質,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增加個體責任感的事件中常常作為強迫癥發病的誘發因素,特別是強迫癥患者早年的生活事件,家庭的影響,父親的情緒以及相關的素質因素等等都可能是造成強迫癥的重要因素,因此臨床上對于強迫癥病因的研究仍然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