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用于制造紅細胞的鐵是從哪里來的?
從食物中吸收的鐵,一部分可以由血漿運到骨髓,共造血使用。還有一部分,儲存在腸粘膜的上皮細胞里面,三到四天以后會隨著粘膜細胞衰亡、脫落而排出體外。人體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鐵量為1到1.5毫克,這個量很微小,沒有其他的來源,而且每天還有差不多同樣數(shù)量的鐵要排出體外。每天約有120分之1的紅細胞要更新。
因紅細胞內(nèi)含鐵量,粗略估算一下就知道,人從食物中吸收來的鐵全部用于生成紅細胞,也遠遠不能夠滿足造血的需求。那每天人體用于制造紅細胞的鐵是從哪里來的呢?
原來,新生的紅細胞利用正式衰老紅細胞破壞以后釋放的鐵,也就是鐵在體內(nèi)反復被利用了。這是由于人體內(nèi)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以后,血紅蛋白中的鐵由肝、脾、骨髓中的巨噬細胞重新吸收儲存,又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送到骨髓給骨髓造紅細胞使用。
所以,一般人體是不會產(chǎn)生缺鐵。飲食中的鐵,對造血的影響比較小。看來只要正常人單純食物中,鐵缺少是不會引起缺鐵的。而嬰兒、兒童、育齡婦女和妊娠婦女對鐵的需求量增加,應該從食物中攝取更多的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