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病早期的病理變化是以肝的疏泄功能失調,導致的肝氣郁結、肝陽上亢、沖任失調為特征的。中醫學認為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疏泄,疏指疏通,泄即宣泄,是指肝具有調暢氣機的功能。肝氣的疏泄主要關系到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所以只有在肝氣疏泄正常的前提下,人才能氣血平和、心情舒暢,而不為病傷。
若各種精神刺激引起情志不和、郁怒傷肝,則肝失調達、肝氣郁結、氣機失調、氣滯而血行不暢或肝氣上逆,都可導致血壓升高,出現頭痛、眩暈,以及肝失條達疏泄、氣機郁滯不暢所引起的情志抑郁,易怒、胸悶及脅肋脹痛不適等癥狀。肝為風木之臟,內寄相水,體陰而用陽,主升主動。
假若長期抑郁惱怒、肝氣郁結、郁久化火、耗傷津液,使肝陰暗耗而肝陽亢盛、風陽升動、心火上擾,就會使血壓升高而頭痛、眩暈。素體陽盛之人,肝陽偏亢,亢極化火生風,風生火動,上擾清竅,亦可出現血壓升高之頭痛、眩暈。總體而言,肝陽上尤所致血壓升高之頭痛、眩暈,以頭痛目脹,并隨著心煩易怒、面紅目赤等肝火偏亢為特征。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的早期僅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或勞累后出現輕度而暫時的血壓增高,祛除病因或適宜的治療后血壓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