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是完全性大動脈轉位
病情描述:
什么是完全性大動脈轉位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為一種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是指主動脈發自右心室,而肺動脈發自左心室,這樣,主動脈內接受的是體循環的靜脈血,而肺動脈接受的是肺靜脈的動脈血。這種循環與生命不相適應,必須合并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等交通互換血流,患兒才能在出生后存活。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什么是大動脈炎大動脈炎屬于風濕免疫病,它是風濕免疫病中系統性血管炎的種類。大動脈炎,主要累及主動脈和主動脈的,主要分支的慢性的進行性血管炎。臨床表現,主要表現是有人可以出現發熱、乏力,有人可以出現各種血管的受累,出現血壓的異常,出現頭暈、頭疼,可以出現主動脈的一些受累表現,可以出現胸痛。還可以出現四肢受累的表現,出現四肢,叫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人會走路的時候,突然就走不動了;有人會出現頸動脈受累表現,可以出現頸動脈的狹窄,出現脖子疼、頭暈等等。01:11
-
什么是頭臂型大動脈炎頭臂型大動脈炎是指的大動脈受累的部位,血管受累的部位主要是在頸動脈還有鎖骨下動脈。那么臨床上主要表現,一個腦部供血不足,還有一個上肢的供血不足的表現。腦部供血不足,病人常常說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一過性的黑朦,也可以出現頭暈、頭痛,甚至突然的暈厥。上肢的乏力,主要你會發現用搓板洗衣服,干活的時候,感覺到狹窄的那一個肢體是非常無力的狀態。你如果要是摸他的脈搏,你會發現受累的那一側橈動脈是減弱的,甚至消失的。測血壓,你會發現他的上肢壓力是降低的,兩側的壓力是不一樣的,甚至相差20到30的mmHg,甚至更多。01:09
-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指的是指主動脈和肺動脈對調位置,主動脈瓣不像正常在肺動脈瓣的右后而在右前,接右心室;而肺動脈瓣在主動脈瓣的左后,接左心室。左右心房心室的位置以及心房與心室的關系都不變。靜脈血回右房、右室后出主動脈又到全身,而氧合血由肺靜脈回左房、左室后仍出肺動脈進肺,使體循環與肺循環各走各路,而失去循環互交的生理原則,其間必須有房缺、室缺或動脈導管未閉的交換血流,患者嬰兒才能暫時存活。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占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5%~7%,居紫紺型先心病的第二位,若不治療90%的患者在1歲內容易死亡。語音時長 01:52”
-
什么是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一種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它的發病率約為千分之0.2到千分之0.3,它占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5%到7%,屬于發紺型先心病的第二位,男女患病之比約為二到四比一。患有糖尿病孕婦分娩的嬰兒患有本病的發病率較正常母體高達11.4倍,妊娠初期使用過激素,以及抗驚厥藥物的孕婦分娩的嬰兒患本病的發病率較高,如果不治療,約有90%的會在一歲內死亡。完全性大動脈轉外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出現青紫,多數在出生時就出現,絕大多數在生后一個月內出現,還會引起出血性心力衰竭。語音時長 1:30”
-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分類是什么可將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分為三大類: 1.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而室間隔完整,右心室負荷增加而擴大肥厚,隨正常的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壓力降低,室間隔常偏向左心室,兩者僅靠未閉的卵圓孔及動脈導管溝通會合,故青紫,缺氧嚴重。 2.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并室間隔缺損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伴室間隔缺損可使左、右心室血流溝通混合較多,使青紫減輕,但肺血流量增加可導致心力衰竭。 3.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并室間隔缺損及肺動脈狹窄,血流動力學改變類似法洛四聯征。
-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根治手術怎么做大動脈調轉術適用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室間隔完整。Senning手術適用室間隔完整大動脈轉位,左心室與右心室壓力比值小于0.6。 Mustard手術適用室間隔完整的大動脈轉位,左心室與右心室壓力比值小于0.6。
-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超聲表現完全性大動脈轉位主要是指主動脈和肺動脈對調位置。一般情況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超聲可表現為缺氧造成青紫、體驗異常、心電圖異常等。1、缺氧造成青紫:青紫一般是全身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活動量的增加而逐漸加重。2、體驗異常:早期體檢可能會有杵狀指,心前區有雜音。檢查胸部X線會發現心影有進行性增大,表現上是
-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分類根據是否合并有時間隔缺損及肺動脈狹窄,可將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分為三大類:1.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而室間隔完整,右心室負荷增加而擴大肥厚,隨正常的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壓力降低,室間隔常偏向左心室,兩者僅靠未閉的卵圓孔及動脈導管溝通會合,故青紫,缺氧嚴重。2.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并室間隔缺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