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正常情況下,胃腸道內壁充滿保護性黏液,防止消化液與胃腸壁接觸。一些原因導致消化液增多、保護黏液減少,消化液與胃腸壁接觸而導致其損傷。目前已經明確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發生的主要原因,但具體機制不明,推測可能與感染削弱了胃腸壁的自我保護能力有關;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是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該藥會引起胃腸黏膜的自我保護和修復功能下降,導致潰瘍發生,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都屬于這類藥物;其他因素比如飲酒、吸煙、壓力大、進食辛辣食物等都可能會加重消化性潰瘍或增加消化性潰瘍發生風險。
治療:
消化性潰瘍如果不治療,潰瘍會持續存在,嚴重的消化性潰瘍可并發消化道出血,可能會危及生命,胃潰瘍還可能癌變,所以需要重視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其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H2受體抑制劑如雷尼替丁等,都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鉍劑代表藥物膠體果膠鉍和弱堿抗酸劑如硫糖鋁等,起到保護胃黏膜,中和胃酸作用;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需要抗感染治療,目前倡導的聯合方案是1種質子泵抑制劑+2種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和1種鉍劑;如果出現消化道出血,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通過內鏡止血治療。目前大多數消化性潰瘍不需要手術治療,但如果經藥物和內鏡治療無效、潰瘍疑惡變等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預防
首先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一旦發現感染,及時治療;避免吃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吃生冷和難消化的食物,吃飯要細嚼慢咽。其次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果患者必須服用,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需服用阿司匹林,應詢問醫生如何調整或加用護胃藥物,防止出現消化性潰瘍。患者還要戒煙戒酒,保持心情和精神愉快,也能起到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