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內膜炎的表現一般有發熱、貧血、脾大等,本疾病一般不會自愈,需要積極治療。
急性心內膜炎屬于心內膜炎的一種,是由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經血行途徑感染心臟瓣膜,心室內壁而導致的疾病;長時間接受靜脈治療、接受過血管有創操作也可能會引起急性心內膜炎。由于感染會導致體內白細胞增高,可能會出現貧血、發熱等癥狀,血液中的微生物病原體會持續不斷的刺激身體的細胞和體液免疫介導的免疫系統,而人體的脾臟是身體的免疫系統之一,所以患者可能會有脾偏大的情況。
急性心內膜炎一般不會自愈,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青霉素V鉀片、頭孢拉定膠囊等藥物來治療,可以緩解疾病引起的癥狀。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也可以選擇心臟瓣膜修補術、心臟瓣膜置換術等方法來治療,能控制和延緩病情,在治療后要保持傷口部的清潔衛生,以免引起感染。
急性心內膜炎在恢復期間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過于激動導致心律失常,影響病情的恢復,在治療后患者還要遵醫囑定期復查,以便于了解疾病的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