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桿菌是引發細菌性痢疾的病原體。痢疾桿菌,一種革蘭陰性菌,特點是無芽孢、無莢膜且不能運動,其菌體表面具有菌毛但無鞭毛。這種桿菌生活在人體腸道內,通過吸收人體內的營養物質進行寄生生活。
痢疾桿菌感染可引發細菌性痢疾,其典型癥狀包括腹痛、腹瀉、大便中混有黏液及膿血,并伴有里急后重感。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特別是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學齡前兒童及老人中,可能出現中毒性痢疾,預后較差,有致死的風險。
痢疾桿菌對于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對高溫和消毒劑敏感,能在適宜的溫度下在水和食物中繁殖。在治療方面,可以采取多種抗菌藥物,如磺胺類藥物中的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它們對痢疾桿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此外,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也顯示出對痢疾桿菌的強大抗菌活性。還有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慶大霉素、阿米卡星,也是治療痢疾桿菌感染的有效藥物。但需注意,任何藥物的使用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不當用藥帶來的風險。
在治療期間,患者應保持清淡飲食,最好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避免生冷和堅硬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時,注意休息和個人衛生,患者用過的物品需嚴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