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主要表現為上腹痛或不適,具有慢性過程、周期性發作、節律性上腹痛的特點。疼痛多位于中上腹,可偏左或偏右,一般為輕至中度持續性痛。治療消化性潰瘍需綜合考慮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根除幽門螺桿菌及改善生活習慣等多方面措施。
一、臨床表現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癥狀多樣,但最常見的是與進餐相關的節律性上腹痛。胃潰瘍多為餐后痛,而十二指腸潰瘍多為空腹痛或夜間痛。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癥狀。長期消化性潰瘍還可能導致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等嚴重并發癥。
二、治療
1、抑制胃酸分泌: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或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以減少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促進潰瘍愈合。
2、保護胃黏膜:給予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果膠鉍,以形成一層保護層,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黏膜的進一步損害。
3、對癥治療:針對患者出現的具體癥狀,如腹脹、惡心等,給予相應藥物以緩解不適。
4、改善生活習慣:建議患者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定時進餐,避免辛辣、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綜上所述,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需綜合考慮藥物治療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