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發展階段,也稱為心理發展或者是心理發育階段,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人在出生以后,心理發展過程,被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等,其目的有認識幼年階段心理發育的特點,并解釋不良心理發育與神經癥的關系。
嬰兒期,出生以后的嬰兒,通過吸吮獲得營養,滿足本能需要,又稱口欲期,開始了最初的簡單的人際交往,同母親或者是相關者的一個交往。
幼兒期,兩歲左右的幼兒,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排便或者是排尿,又稱肛欲期,這對心理發展具有重要性,這個時期除了排泄與控制,還會產生一些其他體驗,比方說自主與克制,占有與給予,干凈及調理性等,幼兒期是獨立性與自我意識形成的開始階段,這個時期在教育上,如過于生硬嚴厲或者是完全放任,可能導致不良的心理教育,幼兒可出現獨立與依賴的矛盾需求,以及好與壞概念的絕對化傾向。
學前期,一般開始于三到四歲,這個時期的兒童,開始區分性別與性標志,也稱生殖器,并可體驗的到同父母交往中出現的競爭,嫉妒以及矛盾性情感,接觸到較以前復雜的人際關系。
口欲,肛欲等概念,是要形象的表明本能活動,發展變化的特征,以及各階段中人際交往的特點,這些概念表明的并非狹義的性概念,不能簡單的與性欲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