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瘺是腹部手術與創傷的常見并發癥,腸瘺發生以后會引起感染,感染性休克,出血,營養不良和多臟器功能衰竭,一旦發生腸瘺,患者死亡率高,往往采取綜合的治療措施,包括以下六點:
1,復蘇與臟器功能支持,這時腸瘺病人早期的處理重點,腸瘺發生后,病人可能合并嚴重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腎功能障礙等多臟器功能障礙,在這一階段要非常重視合理的液體治療,與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貫徹損傷控制性復蘇原則,防止液體過量,積極的氣管插管和呼吸機支持,以及腎臟替代治療,如血液濾過。
2,感染源控制措施,互相感染是腸外瘺最常見的并發癥,因選擇并采取合理的感染源控制措施,這包括更改引流方式,經皮膿腫穿刺引流,再次手術清創,引流壞死組織,控制感染源。
3,如腹內壓力較高,出現了腹腔間隔室綜合征,還可采取腹腔開放療法,出血的治療,常用的處理措施,包括使用質子泵阻滯劑,生長抑素和全腸外營養,通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了解出血的部位,對瘺口粘膜處出血應加強引流,對腹腔內出血的血管,可采取血管栓塞,如不能有效止血,還需再次手術來結扎出血的血管,同時改善引流。
4,生長抑素與生長激素,都可以有效的抑制腸液的分泌。
5,腸外與腸內營養,腸外營養在提供營養物的同時,可減少腸液的分泌量,從而減少腸液漏出量,單純的使用腸外營養,可促進腸外露的自行愈合。
6,消化道與腹部重建,在腸外瘺自行愈合難以達到時,就應考慮行腸瘺的切除與消化道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