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是第一個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抗炎因子藥物,可以顯著地改善感染性休克的預后,而地塞米松和甲基強的尼松龍之間的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以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早期,早期診斷為使用地塞米松一度成為感染性休克的標準治療。
有學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表明,大劑量的地塞米松并不能改善嚴重的膿毒血癥患者的存活率,而大劑量的激素治療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并不能改善預后,提出短程大劑量激素增加了病死率、二重感染率和消化道出血的發病率,不僅不能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存活率,甚至對部分患者有害,因此不在推薦應用大劑量的地塞米松來治療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