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癥的多發生在夏秋之際的傳染性疾病,多是感受了濕熱疫毒或寒濕之邪氣或內傷生冷,損傷胃腸氣血凝滯,化腐成膿,傳導失職所致的。
便血是血液隨大小便排出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不夾雜糞便而純流血,多為濕熱下注大腸,損傷經絡或脾虛不能統攝血液所致。
在分類方法上,金匱要略稱為遠血和近血,以后又以血色的清濁分為腸風和臟毒。一般認為血色紫暗者多系濕熱,血色鮮紅者多屬實證,由于痢疾和便血時大便中均出現了血液,病變部位常在胃腸,故有必要提出予以鑒別。
?血量的多少,在多數的情況下便血的出血量多于痢疾。
顏色,便血的出血部位比較高時,血液與腸中內容物的接受時間過于久或因消化液或細菌的作用,其色多呈紫紅,出血部位低時為鮮紅,密集熱毒癥時紫紅,一般為鮮紅,虛汗痢疾則血少或純為白凍,便血者先排出糞便然后下血者勞倦內傷者居多或先下雪后見糞便,血液與糞便混合的不均勻,糞便與血液的界限明顯,偶爾可見少許黏液狀物,痢疾則不然,往往是糞便中參雜血液和濃汁同時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