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綜合癥中醫辨證分型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無風不作型,是指由肝氣不調,引起的眩暈癥。中醫認為肝為風木之臟,主動主升;憂郁惱怒,可致肝氣不調,氣郁化火,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上擾清竅,發為眩暈。此型眩暈癥的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脹或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耳鳴口苦,面色紅赤,血壓偏高等。此癥多因情志刺激而誘發。治療此癥應以平肝熄風為主,方藥可用鎮肝熄風湯加減。
第二,無痰不作眩,是由痰阻引起的眩暈癥。飲食失節,過食肥甘,會使脾胃運化失常而聚濕生痰,痰濁中阻,蒙蔽清陽,發為眩暈。此型眩暈癥的臨床表現為頭重昏蒙,胸悶惡心,時嘔痰涎,不思飲食。治療此癥,應以化濕祛痰為主。方藥可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第三,無虛不作眩,是由氣血虧虛引起的眩暈癥。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思慮勞倦或飲食不節,可損傷脾胃,或因脾胃素虛,皆能導致氣血不足,氣虛清陽不升,血虛使腦失濡養,發為眩暈。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腦為髓海。房勞過度,或有遺精滑泄之疾,或年老體衰,腎精耗傷,腦髓不足,這為眩暈之因。氣血虧虛型眩暈者,動則加劇,勞則即發,面色萎黃或蒼白,唇甲無華,心慌氣短,食少身倦。治療此癥應以補益心脾,培補氣血為主。方藥可用歸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