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的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幽門螺旋桿菌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生存于人體胃幽門部位,是最常見的細菌病原體之一。世界有多半數人口受到過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國家幾乎90%的人都感染過這種細菌。
人們通常是在幼年時就受到感染,五歲以下達到50%,這種細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則發展為胃癌,據統計初次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年齡較早的人群,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發生率高。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死亡率的高低,成平行關系,幽門螺旋桿菌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67%至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