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風濕藥物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一,非甾體抗炎藥,主要通過抑制還原氧化酶,從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轉化為前列腺素,而起到抗炎,解熱,鎮痛的效果。這類藥物應用廣泛,起效快,鎮痛效果好,但是不能控制原發病的病情進展,需要與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聯合應用,且這類藥物對于消化道,腎臟以及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副作用。常用的藥物有洛索洛芬,雙氯芬酸,塞來昔布等。
二,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這類藥物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所以被用于治療風濕性疾病,是治療多種結締組織病的一線藥物。常用的藥物有潑尼松龍即甲潑尼龍,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非常多,包括感染,高血壓,高糖血癥,骨質疏松,撤藥反跳,股骨頭無菌壞死,消化性潰瘍等。
三,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這類藥物的共同特點是具有改善病情和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但是這類藥物起效比較慢,通常在治療兩到四個月以后,才出現明顯的療效,病情緩解后應長期維持,用藥時應注意監測各種藥物的不良反應。
四,生物制劑。這類藥物是利用抗體的靶向性,特異的阻斷疾病中某個重要的環節而發揮作用。主要的不良反應是感染,過敏反應,部分藥物有增加腫瘤發生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