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伴面神經損傷發生率較低,大約3%左右,傷后有外耳道出血以及血漏的情況,其中約五分之一可以出現面色的肌無力,損傷常見的原因是中梨窩顱骨的骨折,巖骨以及乳突部位的骨折,早期發現面神經損傷傷后就可以出現面肌癱瘓,面部皮膚失去表情,眼瞼閉合不全,口角偏向健側,尤其是在哭鬧的時候更明顯。
患側的眼部常常有暴露性的角膜炎,如果面神經損傷在顱所神經的近端,則表現為同側舌前三分之二味覺也同時喪失,遲發現的面神經損傷常常與傷后五到七天之內出現面肌癱瘓,多數是因為出血、缺血、水腫和壓迫所導致的,預后較好。
面神經損傷的程度可以根據損傷的程度,傷后麻痹的早慢程度,電興奮和肌電圖的檢查加以判斷,如果神經電反應以及肌電圖均為陰性,說明神經傳導已經中斷,但是仍不能確定是解剖性斷裂還是生理性的阻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反復多次測試,常常能做出準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