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是各種病因造成的持續性腎臟損害的共同結局,屬于中醫水腫、脾蔽、虛勞等范疇,認為該病屬于正虛邪實、寒熱錯雜。從慢性腎病發展到慢性腎衰,脾腎兩虛,貫穿始終。
脾虛運化失司,水濕內停;腎虛氣化不利,濁不得瀉。升清降濁之功能紊亂,濕濁內蘊日久必化為濁毒,濁毒入血,此為病之邪實。中醫整體療法是根據慢性腎衰,虛實夾雜,陰陽交損的復雜機制而創立的治療法則。
內服中藥以滋腎填精、化氣行水、活血通絡為大法,去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斂邪。中藥灌腸,降濁解毒能夠清除尿毒癥毒素,經典活血化痞藥物,改善腎血液循環,減輕腎小球硬化。同時配合優質低蛋白飲食和對癥處理,對延緩慢性腎衰進展,改善臨床癥狀及提高生活質量等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