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腸病是指藥物所致腸黏膜損傷出血的一種急性病變,常見腹瀉與腸炎。切記硫酸鈉,硫酸鎂硫酸鎂等瀉劑,山梨醇等脫水劑及過量的半乳糖,果糖等都可引起滲透性腹瀉。刺激性瀉劑如大黃,番瀉葉,酚酞,有時可引起嚴重的腸絞痛。酚酞和蓖麻油可阻滯腸內對鈉的吸收從而導致腹瀉。
抗腫瘤藥物,常見有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能對腸粘膜造成損害,引起潰瘍性腸炎。抗生素藥類所有的抗生素可導致或誘發結腸炎和腹瀉。以青霉素類最為常見,而偽膜性腸炎幾乎全部與使用抗生素有關,使用某些廣譜抗生素到一定劑量后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而出現耐藥菌株,進而導致單純腹瀉。
潰瘍性結腸炎及為模型腸炎也可引起真菌感染,氨芐西林,林克霉素,克林霉素的積液引起腹瀉,稱為抗生素性結腸炎。金屬制劑,如果誤服或長期大量使用金,砷,汞及鐵化合物等,可損害腸黏膜而引起腸炎,其中胴,砷可導致腸黏膜出血,壞死,引起腸絞痛嚴重腹瀉和血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