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根據以下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可對疾病進行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
第一,臨床表現,少數患者起病急驟,一般起病緩慢,病情輕重不一,癥狀以腹瀉為主,排除還有血、膿以及粘液的糞便,常伴有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疼痛,并有里急后重,排便后可獲緩解,輕者患者癥狀較輕微,每日腹瀉不足五次,重型患者每日腹瀉在五次以上,為水泄或血便,腹痛較重。
常有發熱癥狀,體溫可超過38.5攝氏度,脈率大于九十次每分,爆發型較少見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腹瀉量大,經常便血,體溫可高達四十攝氏度,嚴重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即便日久不愈,可出現消瘦、貧血、營養障礙、衰弱等。
第二,輔助檢查,診斷上主要依靠纖維結腸鏡檢查,因為90%到95%的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因此通過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鏡檢可以看到充血水腫的粘膜,脆而易出血。再進展性病例中可以看到潰瘍,周圍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粘膜,貌似息肉樣或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型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腸腔明顯縮小,為明確病變范圍,還應該行纖維結腸鏡做全結腸檢查,同時做多處活檢,以便與克羅恩病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