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和痔瘡,都是肛腸疾病中易多發的兩種肛腸疾病,雖然兩種不同的疾病,但癥狀上也有幾分類似,總是容易誤解,容易混淆,以至于不少脫肛患者被當成痔瘡治療,最終延誤病情,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危害。
脫肛與痔瘡,在定義上的區別很明顯,痔瘡是指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黏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是一種慢性疾病及主要表現有疼痛,便血。
脫肛感染,依據痔瘡的發生類型、部位而定,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則成為脫崗也稱肛管直腸脫垂,如果只是黏膜下脫,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出,直腸全層下垂,稱為完全脫垂,脫垂部分于直腸內的為內脫垂,肛門外者為外脫垂。
脫肛與痔瘡,按照部位的發生也是不同的,一般內痔疼痛不明顯,主要是因為內痔位于黏膜,神經分布較少的緣故,便血和脫肛是內痔常見的表現,出血發生在便前或便后,一般是鮮紅色,不與大便相混,脫肛常發生在中外區,因為內痔增大,黏膜松弛,而外痔因部位靠外,易與其他物體發生摩擦加劇,神經豐富,疼痛和感染比較常見,肛門疼痛影響行走,端坐和排便,由于感染肛門組織,同時伴有異味兒,對混合痔而言上述癥狀都可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