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主要分為皮質性、核性和囊性三類:
皮質性白內障是最多見的類型,按其發展過程可分為4期。
(1)初發期:最初在晶狀體赤道部的皮質出現放射狀的乳白色楔狀渾濁,其基底在赤道部,尖端向瞳孔中心,渾濁條紋之間皮質仍然透明。白內障初期混濁發展很慢,可達數月至數年,有的長期停留在此階段而不發展。
(2)未成熟期:又稱膨脹期,此期皮質層水分增加而使晶狀體膨脹、前房變淺,可發生繼發性青光眼,因皮質尚未完全渾濁,虹膜投影存在。
(3)成熟期:晶狀體皮質完全渾濁,外觀上呈彌漫性乳白色,晶狀體的膨脹完全消退,前房深度恢復正常,虹膜投影不存在。
(4)過熟期:晶狀體皮質的蛋白質變性繼續發展,纖維結構已完全破壞,外觀上,放射狀條紋消失,晶狀體呈均一的白色渾濁,由于分解產物及水分不斷排出,前房可變深、虹膜震顫、前囊渾濁而皺褶。由初發期至成熟期所需時間因人而異,一般為5~10年不等,也有發展較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