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患者在日常護理方面要注意以下這些問題的,首先由于疾病不能根治,所以一定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要使其正確的認識疾病,適時的進行自我心理調整,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的配合治療,要保持健康的精神狀態,良好樂觀的穩定情緒,以提高抗病能力。另外要注意衛生,平時患者要注意勤漱口,保持口腔衛生,還要定期更換牙刷,預防口腔感染,也要注意皮膚衛生,另外還要注意保暖,要預防各種感染,也要注意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但是生活一定要有規律,要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避免熬夜,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和鍛煉方式,此外也要密切監測病情變化,要監測血壓以及體溫等的情況,當然主要還是要堅持正規有效的藥物治療和定期隨診的。
妙手醫生精選
大動脈炎臨床護理
00:00
01:39
醫生主講實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什么是大動脈炎大動脈炎屬于風濕免疫病,它是風濕免疫病中系統性血管炎的種類。大動脈炎,主要累及主動脈和主動脈的,主要分支的慢性的進行性血管炎。臨床表現,主要表現是有人可以出現發熱、乏力,有人可以出現各種血管的受累,出現血壓的異常,出現頭暈、頭疼,可以出現主動脈的一些受累表現,可以出現胸痛。還可以出現四肢受累的表現,出現四肢,叫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人會走路的時候,突然就走不動了;有人會出現頸動脈受累表現,可以出現頸動脈的狹窄,出現脖子疼、頭暈等等。01:11
-
大動脈炎發病年齡大動脈炎常見的發病年齡,是30歲之前的人,我們以前有俗稱叫做東方美女病,所以是30歲之前女性,大動脈炎發病率是比較高的。但是男性同樣也可以發病,也不是局限于30歲、40歲、50歲,也可以出現大動脈炎。目前最新的美國的ACR的一個分類標準,把大動脈炎的一個發病年齡,提高到60歲之前,所以說是60歲之前的患者,都可能會出現大動脈炎的一個發病、那60歲之后的患者,我們發病的話,更多的考慮叫巨細胞動脈炎,但是一些比如說是40歲、50歲出現的血管狹窄,同樣有可能是個大動脈炎的發生,所以發病年齡還是比較廣的。01:07
-
大動脈炎護理常規第一、大動脈炎,是風濕科一種常見的疾病,患有這個疾病的患者,平時需要注意前漱口,保持口腔衛生,預防口腔感染,平時也需要注意皮膚的衛生,不要擠壓痤瘡和身體任何部位的癤腫等。第二、要注意勞逸結合,在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注意保暖,避免過度的憤怒,憂愁,焦慮,驚嚇等情緒變化,有可能會引起病情復發或者是加重,要保持良好樂觀的穩定情緒,從而幫助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第三、要樹立好戰勝疾病的信心,才能使藥物發揮最大的效能,平時的時候需要監測自己的脈搏血壓,觀察治療效果,另外是能夠更提早的發現是否存在疾病活動,對于飲食方面,患者可以食用一些溫和溫補性的食物,注意營養的豐富,平時注意消化,少進食生冷、寒涼等刺激性食物。語音時長 1:33”
-
大動脈炎臨床癥狀大動脈炎臨床癥狀多種多樣,受累血管不同,受影響的部位不同,出現的臨床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頸動脈、椎動脈受累的患者可以出現腦缺血的癥狀,如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上肢缺血的患者可以出現上肢無力、發涼、酸痛、麻木、肌肉萎縮。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受累的患者可以出現,上肢高血壓以及下肢供血不足的癥狀,如出現下肢發冷、間歇性跛行。腎動脈受累的患者以高血壓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以有頭暈、心慌、乏力。冠狀動脈受累者可以出現心悸、氣短、甚至是心梗。另外一類患者如果有肺動脈受累可以出現呼吸音減弱。語音時長 1:31”
-
大動脈炎吃藥多久大動脈炎是不能根治的疾病,因此有可能需要終身服藥,當然也不必太過焦慮,一定要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導建議,隨著病情逐漸穩定之后,是可以逐漸減量的,也就是可以用最小有效劑量的藥物維持劑量進行治療,通常應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
大動脈炎是否遺傳大動脈炎,是指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進行性非特異性炎癥免疫性疾病。大動脈炎的病變位于:主動脈弓及其分支最為多見;其次為降主動脈,腹主動脈,腎動脈;主動脈的二級分支,如肺動脈、冠狀動脈也可受累。大動脈炎是一種以中膜損害為主的非特異性全動脈炎。動脈全層呈彌漫性不規則增厚和纖維化,增厚的內膜向腔內增生引起動脈的狹窄和阻塞。目前具體的病因還并不是太清楚,與遺傳關系不是很大。
-
大動脈炎的術后護理大動脈的術后護理如下:應使用較低的斜躺位置或仰臥位24小時。穿刺側肢體應限制運動,以避免刺穿血管出血。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的意識變化,以確定是否存在腦缺血或腦水腫。傷口護理在血管內治療后,應按壓穿刺血管止血和壓力包扎。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和膿性分泌物,有無滲出,并定期更換敷料。疼痛護理對于劇烈疼痛的患者
-
大動脈炎超聲表現由于超聲檢查能夠清晰,實時的對病變動脈進行顯示,安全無創便于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因此超聲在大動脈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動脈炎表現的超聲表現有下面這些情況,可以發現病變動脈外徑局限性增寬或變化不明顯,管壁外膜、內膜中層均彌漫性增厚,回聲減低不均勻。也可表現為內徑狹窄不明顯,局部偏心性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