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脂肪液化的定義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細胞破裂,細胞內脂肪顆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狀油脂,積留于切口內。對于腹部切口,這種情況多發生于皮下脂肪層,尤其好發于肥胖人群。眾所周知,脂肪液化嚴重影響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風險,嚴重的會造成敗血癥,膿毒血癥危及生命。
查閱文獻發現,脂肪液化現在并無統一診斷標準,目前大多參考以下診斷標準:
1、多發生在術后1周以內,大部分患者除發現切口有較多滲液外,無其他自覺癥狀;部分患者可在常規檢查切口時發現敷料上有黃色滲液,按壓切口皮下有較多滲液。
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組織游離,滲液中可見漂浮的脂肪滴。
3、切口無紅腫及壓痛,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壞死征象。
4、滲出液涂片鏡檢可見大量脂肪滴,連續3次培養無細菌生長。參照這個診斷標準,有一點要注意——切口的脂肪液化并無細菌感染,屬于無菌性炎癥反應,切不可將感染的切口誤認為是脂肪液化,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