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后的代償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臨床表現除了個體狀態外,決定于失血的量和速度、有無并發癥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況、體位、年齡、營養狀態和心血管功能等。
大多數年輕健康者失血量在五百毫升以下,特別是幾個小時以上的逐漸失血很少引起癥狀,事后也不至發生貧血。約5%的患者特別是精神緊張、內心恐懼或突然起坐時,可有血管迷走神經反應表現為軟弱、出汗、惡心、心率緩慢及血壓下降,隨后有頭暈甚至短暫的昏厥。
如果失血量達1000毫升稍適活動就會有輕度的心臟血管癥狀。當出血量增加至1500到2000毫升,即使出血前患者很健康出血后臥床休息,仍然會有口渴、惡心、氣促、極度頭暈甚至短暫的意識喪失。
由于血液循環的重新分布,患者手足發冷、面色蒼白、尿量減少、血壓、心輸出量及中心靜脈壓均降低、脈搏快而無力。患者主訴頭痛逐漸出現休克癥狀或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脈搏細數、皮膚濕冷、惡心嘔吐、最后昏迷。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可以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