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膽固醇血癥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血脂是指血漿中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內脂的總稱,與臨床密切相關的學者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是把膽固醇從外周運回到肝臟進行代謝,從而降低血管周圍的膽固醇,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保護心血管,稱為好膽固醇。
相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高,會沉積在血管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稱為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如何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
進入內皮下的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同時吸收單核細胞進入血管壁,單核細胞進入血管壁后變為巨噬細胞,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死亡后釋放游離的低密度脂蛋白,并不斷堆積形成脂質核心,斑塊開始形成。
隨著脂質核心的不斷擴大,血管內皮平滑肌細胞的平移以及增值和纖維組織的沉淀,斑塊體積不斷擴大,引起結構變化,使斑塊被纖維帽覆蓋。斑塊不斷擴大,可引起血管的管腔的狹窄,有些斑塊纖維帽比較薄,容易破裂,使脂質核心內的致血栓物質暴露在血液當中,從而引起急性血管栓塞,造成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