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與多種生物學改變有關系,其中神經可塑性的研究越來越多,神經可塑性或者腦的可塑性,指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性上的可修飾性,指一定條件下,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能夠形成一些有別于正常模式或者是特殊性的能力。
神經的營養失衡假說就和神經可塑性密切相關,腦源性的神經營養因子和酪氨酸激酶b結合,激活參與神經營養因子作用的信號轉導途徑,對于發育過程中的神經元的存活、分化以及成年神經元的存活功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少抗抑郁藥、電休克治療或者司丙戊酸、碳酸鋰等一些心境穩定藥,都可以增加神經元的可塑性,從而產生一個神經保護作用。
前額葉皮質,海馬等一些關鍵腦區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下降和抑郁發作,雙相情感障礙都有關系,心境穩定劑及抗抑郁藥和電休克治療能選擇性上調關鍵腦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基因表達水平,從而調控神經元的生長發育,軸突生長和新神經元連接的形成,逆轉或者是阻斷神經元的萎縮或者是細胞凋亡,增強中樞神經元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