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藥物治療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所有治療的基礎,這種非藥物治療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病人的教育,使病人了解本病,總體預后良好,消除其思想負擔,告訴病人如何保護關節,如避免長久的站立,跪姿或者蹲位、登山、爬樓梯等,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用藥,更盡量地了解所用藥物的用法和毒副作用,尋求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幫助。
二,運動及生活指導,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鍛煉時應注意,關節應在非負重狀態下進行活動,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同時應進行有關肌肉或者肌群的鍛煉,以增強肌肉的力量并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對不同的受損關節應采取不同的鍛煉方式,如手關節可作抓、臥鍛煉,膝關節應在非負重的狀態下做屈伸活動,而頸椎和腰椎關節則應該進行輕柔的不同方向的活動,可進行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肥胖者應適當的減輕體重,并盡量的保持標準體重,因為超重將增加關節負荷,注意保護關節,如可穿戴保護關節的彈性套,避免穿高跟鞋,而穿軟且有彈性的運動鞋,選用合適的鞋墊。
三、物理治療,急性期物理治療的目的,是鎮痛、消腫,改善關節功能,而慢性期物理治療的目的,則是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和改善關節功能為主,物理治療的方法主要有針灸、按摩、推拿、熱療、水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