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屬中醫泄瀉范疇,中醫認為引起小兒泄瀉的原因不外是感受外邪、內傷乳食及脾胃虛弱。風寒瀉一般除泄瀉發熱以外,常伴有腸鳴、腹痛、大便色淡、鼻流清涕等癥狀,可用藿香正氣散加減。發熱重者加用荊芥、防風之類。
濕熱瀉多見于暑濕季節,除腹瀉發熱外,常見大便色褐而臭、肛門灼熱、心煩口渴諸癥,臨床可用葛根湯加減,深熱重者加用生石膏、滑石、知母之類。傷食瀉通常除泄瀉、發熱、常見大便酸臭,腹脹、惡心、嘔吐等臨床,一般于保和丸加減,深熱者用連翹、黃芩、黃連之類。除上述分型外,臨床上可見到由于暴瀉無度,耗損陰精,陰虧內熱而見發熱者,相當于西醫所言脫水熱,對此型發熱臨床可以連梅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