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質疏松的藥物有哪些
(1)氟制劑:氟對骨有較強的親和力,進人骨后可取代羥基,形成氟磷灰石,促進成骨細胞分裂,拮抗骨吸收,促進新骨形成。氟化物治療骨質疏松癥已經使用了30多年,但近年來它在骨質疏松防治中的作用已經面臨嚴重挑戰。臨床研究證實雖然骨密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并不能減少骨折危險,長期應用反而增加骨折發生率,且胃腸道反應加重?,F一般不主張作為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線用藥。
(2)男性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也可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但作用較雌激素弱。常用制劑有丙酸睪丸酮、甲基睪丸酮、康力龍、苯丙酸諾龍等,用藥期間應注意定期復查肝功能,女性患者應注意男性化傾向。
(3)雷尼酸鍶:據報道雷尼鍶銀對骨吸收、骨形成、骨量累積和骨強度均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目前該藥已在歐洲和香港等地上市,進人臨床應用。大樣本量的臨床研究表明連續使用1年,椎體骨折發生率降低49%,連續服藥3年,椎體骨折發生率與安慰劑相比降低52%,髓部骨折發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4)其他:如前列腺素、肽生長因子、他汀類藥物、植物雌激素等目前均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尚未在臨床應用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