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不做主觀的判斷,如傾聽他們有關噩夢經歷的描述,理解兒童的恐懼,引導和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積極的方面。
二、練習積極的自我言語,說自我鼓勵的話,講故事,故事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并學小主人公如何戰勝困難,讓孩子自己給故事編結尾,最后找到了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做游戲,進行手工、繪畫、音樂,泥塑等活動來表達感受,緩解緊張。
四、幫助兒童適當的參與應激事件,但對恐怖場面的過度渲染會增加應激的影響,讓孩子更加緊張,不要讓兒童感到所發生的不幸事情是因為自己的壞行為所造成,如媽媽生病了是因為寶寶表現不好,要反復保證不是他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