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膽汁酸在肝臟中有膽固醇合成,是肝臟分泌到膽汁中最大量的有機酸,為膽汁的主要成分。
二,膽汁酸有促進脂類食物和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吸收,和維持膽汁中膽固醇的可溶性狀態此功能,膽汁酸在血中與蛋白質結合,進食90分到120分鐘后,血中膽汁酸濃度增高。
三,血清膽汁酸是唯一可反應單細胞合成代謝功能,分泌狀態,以及肝細胞損傷三個方面的血清學指標。
四,一旦肝細胞發生病變,血中膽汁酸濃度急劇增高。
五,膽汁酸代謝異常,涉及多種消化道疾病,空腹血清膽汁酸增高,是肝臟存在吸收或分泌病變,或門靜脈分流的結果,是肝臟損傷的敏感指標之一,進食后2小時測定,血清膽汁酸可能較空腹時更為敏感。
六,血清膽汁酸增高的診斷意義,必須結合其他肝功能測定值,一般認為,膽汁酸的測定對肝膽疾病的靈敏性和專一性均較高,增高常見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膽汁淤積、乙醇肝和中毒性肝疾病,血性膽汁酸用于連續監測慢性肝臟疾病時較有價值,尤其對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的存在,診斷價值較高。
七,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腸道膽汁酸重吸收障礙時,膽汁酸合成增強,使血中膽固醇降低,而甲狀腺功能減退時,膽汁酸合成減弱,血中膽固醇增高,高脂蛋白血癥時,出現膽汁酸代謝紊亂,與其他肝功能試驗聯合應用,可提高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