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膽汁淤積時產生皮膚瘙癢有如下兩種解釋;
一:過去認為膽汁淤積時,膽汁的成分是膽汁酸鹽結合膽紅素及膽固醇等反流入血,隨血液循環流至全身,膽紅素使皮膚、鞏膜黃染,膽汁酸鹽淤積皮下并刺激末梢神經引起皮膚瘙癢。
二:自發現消膽胺可減輕膽汁淤積性皮膚瘙癢癥狀后,人們開始認為膽汁淤積時因膽酸鹽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皮膚瘙癢的說法有不當之處,而是由于膽汁淤積時,高濃度的膽酸積聚于肝臟,使非膽鹽性致癢原釋放。
根據是在實驗室性膽汁淤積時,發現肝臟中有高濃度的膽酸鹽,高濃度的膽酸鹽可誘導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并使膽汁分泌降低,細胞內鈣離子發生變化,細胞結構發生改變。在膽汁淤積的患者血清中已發現高分子堿性磷酸酶的囊泡及肝細胞胞漿膜的成分。可使人們相信,由于肝組織中,高膽酸鹽濃度引起的這種脫落物的作用,可供一種致癢原釋放,這種致癢原的釋放才產生瘙癢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