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包括成員間的關系、經濟狀況及居住環境等,這些對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夫妻長期不和、婆媳不睦、父母子女對立,或生活貧窮窘迫,居住環境擁擠嘈雜,或親人分離、家庭成員得了重病或受到傷害等,都必然使人感到焦慮、煩躁、抑郁、緊張,甚至恐懼,長期下去就容易引起精神失常,發生神經官能癥。
另一方面,家庭是人生的港灣,又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幸福與溫暖會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減輕社會壓力的傷害,家庭成員的理解、體貼、安慰及開導,又可以幫助一個人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因而可以減少神經官能癥的發生。
還有,家庭環境的狀況,如父母的相互關系、文化修養、行為方式、杜交活動、生活方式及教育方法等,對未成年人心理素質和性格發育,以及行為和思維方式都有較大影響,自然也與神經官能癥的發生有關。
所以,家庭環境對神經官能癥的發生關系十分密切,應充分利用家庭來預防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