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椎間盤組織退化可能是原發的原因,而受傷則為誘因,病因原因不明,誘發因素有退行性變,職業,吸煙,心理因素,醫源性損傷,體育活動,以及寒冷,肥胖等。
臨床好發于青年人,多見于男性,主要臨床表現為:
一、腰痛,大部分病人有此癥狀,為持續鈍痛,疼痛的程度與活動,體位有明顯關系,臥床休息時疼痛可減輕。
二、放射性下肢痛,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后出現,表現為由腰部及大腿及小腿后側的放射性刺激和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為有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成跛行步態,重者需臥床休息,喜歡屈腰,屈髖。
三、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于疼痛辦法,少數病人可表現為單純麻木,自覺下肢發涼發冷,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致,間歇性跛行因椎間盤組織壓迫神經根,或椎管容積減少,使神經病充血水腫及炎性反應引起。
四、馬尾綜合征主要見于中央型髓核脫出癥,臨床上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膀胱功能障礙,肌肉癱瘓,最常見拇長伸肌癱瘓,拇指不能背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