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模糊或稱意識混濁狀態,為意識障礙的一種表現。意識模糊是中樞神經系統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大腦皮質處于較深抑制的一種表現。對外界反應遲鈍,強刺激方能引起反應。
意識混濁的意識清晰度比嗜睡狀態更低,呼叫、推動以及痛刺激可以將其喚醒,醒后可進行一些簡單的交談或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但刺激一停止旋即入睡。喚醒后意識可清醒,亦可以表現為精神錯亂。刺激停止后又陷入半睡狀態。表情呆板,反應遲鈍。
思維緩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理解困難,吞咽、角膜反射和瞳孔對光反應存在。并有舔唇、伸舌、吸吮等原始動作。
意識模糊常有理解、定向障礙,以至對問題理解與應答常有錯誤。吞咽反射、角膜反應與對光反應存在,可出現吸吮、強握、舔唇等原始動作。患者對環境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觸,但感覺遲緩,常有錯覺;思維和言語不連貫。
意識模糊為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癥狀。發生的原因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和腦膜炎、高血壓腦病、腦供血不足(動脈硬化)、各種腦血管意外、某些腦外傷等;某些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安眠藥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等;某些心臟病,如肺源性心臟病造成嚴重腦缺氧、急性傳導阻滯等;某些內分泌和代謝障礙性疾病,如低血糖、尿毒癥、嚴重肝功能障礙等;某些意識模糊病人如治療不當,病情惡化可轉入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