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大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僅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不行的。病人僅服用消炎痛或扶他林等一些非甾體抗炎藥物,患者疼痛癥狀會有所緩解,就不愿意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接受治療,卻不知道關節破壞正在悄悄的進行。一到兩年后,關節已經出現僵直、功能喪失。
古老的金字塔方案強調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不能控制病情進展時,再改用慢作用藥物,已被證明無效。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的骨侵蝕25%以上發生在起病的前三年,而且第一年進展最快。
下臺階模式主張先用小劑量激素,盡快控制炎癥,如一個月后好轉,則加用慢作用藥物,以期待起效時,將激素減量或停用,以慢作用藥物來維持;上臺階模式主張根據病情活動性和預后因素,推測病情嚴重程度,以決定用哪種方案進行治療,如療效差應當提高治療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