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嬰兒臍部發育缺陷,臍環未閉合或臍帶脫落后,臍帶根部組織與臍環粘連,愈合不良,在腹內壓力增高的情況下,網膜或者腸管經過臍部的薄弱處凸出,形成臍疝。
臍部可復性的腫塊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尤其是嬰兒啼哭的時候更為明顯,一般無其他的不適。一般較小的臍疝直徑小于1.5cm的,多數在兩歲內可隨著腹壁的發育增強,可以自愈,見于嬰兒臍疝很少發生坎頓,可以先予非手術治療。
如嬰兒已經超過2歲仍未自愈,應該手術治療,在臍疝下方1-2cm處做相應的弧形切口,游離皮瓣,顯露兩側的腹直肌前鞘,切開腹白線和疝囊,回納腸管,切除疝囊,最后將保留臍孔的皮瓣按原位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