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精神分裂癥是指病人具有個性改變,思維發生障礙,思維情感行為不相協調,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缺乏正確判斷自身的一種疾病,一般無意識障礙和智能缺損。
精神分裂癥,舊稱早發癡呆是1857年由法國醫生Morel首先描述的,直到1911年初瑞土精神病學家布魯勒,通過仔細臨床觀察,歸結本病患者通常均有思維、情感和行為彼此分離、不相協調的特點,本病的結局并非以衰退而告終,故名為“精神分裂癥”。
本病具有以下特點:
(1)目前其病因尚不明了,發病年齡多為青壯年;
(2)男女發病率相似;
(3)病程遷延進展緩慢,具有復發傾向;
(4)預后差,若不及時治療,有發展為衰退的可能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據國內普查資料,其占重性精神病的首位(約為60%),占住院精神病患者的80%以上,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故被列為精神科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