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精神病,大多在青年期發病,臨床表現具有特征性的異常,表現為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的障礙,一般無智能障礙和意識障礙,病程多為慢性遷延。
臨床表現與分型:
一、特征性癥狀:1、認知障礙,如幻聽;2、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會出現妄想癥狀;3、情感障礙,對情感冷漠;4、意志活動缺乏;5、不與人交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6、緊張綜合征,緊張性木僵與緊張性興奮會交替出現。
二、其它常見癥狀:急性期是以幻覺、妄想、行為異常為主。慢性期多以思維貧乏、感情淡漠多見。
常見臨床類型有偏執型、青春型、單純型、緊張型。偏執型中妄想型最為常見,約占50%。
治療與護理:
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藥物是第一位,急性期的治療一般療程為2-3個月,可以服用抗精神病藥進行治療,第一代抗精神類藥物,如氯丙嗪、奮乃靜等;第二代抗精神類藥,如奧氮平、氯氮平等,盡可能單一用藥;如病人伴有抑郁或焦慮癥,可合并使用抗抑郁藥,如安坦,不宜預防性用藥,慢性期應使用最低的有效劑量。
精神分裂癥的護理:
一、基礎護理:提供安全安靜的環境,維持正常的營養代謝,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證足夠的睡眠以及營養;
二、用藥護理:氯丙嗪的不良反應是心血管反應,會出現頭暈、低血壓,心動過速、尿潴留等不良反應。氯氮平的不良反應是粒細胞缺乏癥,服用藥物期間要密切注意觀察病人的心率以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