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處理,凡有顱內壓增高的病人應留院觀察,密切觀察神志、瞳孔、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的變化,以掌握病情發展的動態。
二,病因治療,顱內占位性病變首先應考慮做病變切除術。
三,降低顱內壓治療,適用于顱內壓增高,但暫時尚未查明原因和雖已查明原因仍需要非手術治療的病例,高滲利尿劑選擇應用的原則是若意識清楚,顱內壓增高程度較輕的病例,先選用口服藥,若有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癥狀較重的病例,則宜選用靜脈和肌肉注射。
四,激素應用,激素的應用可減輕腦水腫,有助于緩解顱內壓升高。
五,冬眠、低溫療法或亞低溫療法有助于降低腦的新陳代謝率,減少腦組織的耗氧量,防止腦水腫的發生與發展,對降低顱內壓亦起一定作用。
六,腦脊液體外引流。
七,巴比妥治療,大劑量異戊巴比妥鈉或硫噴妥鈉注射可降低腦的代謝,減少氧耗及增加腦對缺氧耐受力,使顱內壓降低。
八,輔助過渡換氣。
九,抗生素治療,控制顱內感染或預防感染。
十,癥狀治療,對病人主要癥狀進行治療,疼痛診療科給予鎮痛劑,但應忌用嗎啡和哌替啶類藥物,以防止對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而導致病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