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患了骨關節炎的病人,可能大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敢運動。因為她害怕,一個是影響關節的疼痛,一個她害怕會加重骨關節炎的發展。其實這理念應該來說是錯誤的。
總體來說目前認為運動是良藥,通過運動可以幫助減輕膝骨關節炎的癥狀,以及減緩病情的發展。因為如果你得了骨關節炎以后,放棄運動就會引起關節肌肉的萎縮、關節的不穩。她的癥狀、病情反而會加快發展。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運動是良醫,因為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關節它需要一定的負荷,一定的壓力,才能幫助關節軟骨的代謝,幫助關節軟骨的更新。
運動可以使關節功能更加理想。但是在這個之間,骨性關節炎跟關節運動之間,我們需要進行平衡,就是說這兩個,在運動跟保護關節之間,并不是矛盾的。我們需要通過合理的設計,適當的運動來保護關節,來延緩和預防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同時我們要避免不正確的運動方式,比如過度的運動,它會加速關節的磨損。
所以我們把關節的運動方式分為,對關節友好型以及對關節不利型,總體來說增加關節負荷的運動,比如爬樓、爬山、反復蹲起,這些運動對關節是不利的。所以對于關節有疾病的病人,應該是要避免。還有就是另外一些運動,比如游泳、散步、騎車。對關節炎來說,可以有效地增加關節的肌力。但是同時又可以避免,對關節造成過大的壓力,這些運動對關節來說是有益的。
總體來說,膝關節的運動方式,包括幾大類:
第一,要增加關節的活動度跟柔軟性,所以說是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第二,就是關節肌力的訓練,尤其是我們比較強調,股四頭肌的力量的訓練,當然、以股四頭肌為重點,我們還包括下肢力量的訓練。
第三,力量的訓練,包括本體感覺,以及步態的訓練,來改善你的平衡能力,你的下肢肌肉的協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