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腎主藏先天之精,主命門之火,脾主運化,能轉化水谷精微,化生后天之精。精氣的充盈依賴于水谷精微的滋養,脾的運化需要腎精的溫煦和化生,長期脾胃虛,水谷精微不能滋養腎精,則導致腎虛,腎精不足,腎陽不足,不能溫煦機體,又會導致脾陽虛,因此脾腎會同時出現虛的情況。
脾腎虛的患者大多為脾腎陽虛,患者會表現出肢體乏力、精神不振、陽痿早泄、性欲減退、遺精滑精、腰膝酸冷、夜尿頻多等寒象癥狀,長此以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及時的對癥調理。中醫認為,脾腎陽虛先要固脾腎精,精氣固的牢才能補得上,患者可以服用一般使用的固精補腎丸調理,藥物中的肉蓯蓉、巴戟天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搭配楮實子、枸杞子清肝火,地黃滋腎陰,虛火內除,調和陰陽,可使溫補而不上火。在此基礎上配伍茯苓、小茴香等溫中、理氣、補脾,發揮健脾的功效。諸藥配伍,脾腎雙補,陰陽平和,藥性緩和,實為脾腎陽虛患者的益身之寶。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生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