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腳氣”和“腳氣病”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腳氣,醫學上稱為“足癬”,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足癬常發生于足距部及趾間,也延至足背及踝處,病變常遷延難愈,易于公共場合傳染。腳氣病是營養缺乏性疾病,即是維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病,常因維生素B1或硫胺素攝入不足、腸道吸收不良及排泄增多等因素導致,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多發性神經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嚴重時出現心力衰竭,常見于足踝部其后發展至膝,大腿至全身等。
為你推薦
-
為什么得腳氣病腳氣病是由于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一種以消化、循環和神經系統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腳氣病的主要發病原因就是患者缺乏對維生素B1的攝入,長期食用精白米、米粉洗蒸不當、慢性胃腸炎吸收不良、長期營養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慢性酒精中毒者,有這幾種情況的人是最容易出現腳氣病的。01:03
-
怎樣治療腳氣病腳氣病分為以下幾種方法: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的腳氣,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然后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干燥后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2.足部起小水泡,未破潰者,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選用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劑。3.腳氣病合并細菌感染,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濕敷,嚴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芐膠囊、紅霉素等。4.全身身治療,對于頑固的腳氣病,可以給予口服藥。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這些口服藥物效果好,但應注意其可能帶來的副反應,肝功能不良者忌用。同時要增加對維生素B1的攝入量。01:39
-
腳氣和腳氣病區別腳氣又叫足癬,是發生于足趾間、足側緣的皮膚真菌感染。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水皰鱗屑型,二角化過度型,三浸漬糜爛型。?腳氣病,又叫維生素B1缺乏癥,是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病之一。若以神經系統表現為主,稱干性腳氣病,以心力衰竭表現為主,稱為濕性腳氣病。前者表現為上升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炎,感覺和運動障礙,肌力下降,部分病例發生足垂癥及趾垂癥,行走時呈跨閾步態等。后者表現為軟弱、疲勞、心悸、氣短等。語音時長 1:17”
-
腳氣病和腳氣的區別腳氣是足癬的俗名,有的人把腳氣和腳氣病混為一談是不對的,醫學上的腳氣病是因為維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的疾病,而腳氣只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洗腳盆和擦腳毛巾應當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足蘚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傳染至身體的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也會因為癢而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所以說這兩個不是一個問題。語音時長 1:02”
-
怎么區分腳氣和腳氣病腳氣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具有可傳染性,大部分表現于腳部皮膚。而腳氣病是一種維生素b1缺乏癥。維生素b1在人體內不能合成需要飲食等外部供給,它對神經傳導有直接作用。腳氣病因維生素b1的缺乏程度,發展速度和患者的年齡而有差異,累及全身各個系統。
-
怎么判斷腳氣和腳氣病腳氣又名腳癬,系真菌感染引起的。腳氣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病情發展或抓癢出現糜爛、滲液、細菌感染,出現膿包等。維生素b1缺乏病又稱腳氣病,是常見的病養素缺乏病之一,以神經系統表現為主稱干性性腳氣病,以心力衰竭表現為主稱為濕性腳氣病。
-
腳氣病和腳氣的區別腳氣病,因病從腳起,故而得名,在《內經》里又名厥、緩風、腳弱、雍疾等。主要癥狀有:下肢強直,行動不便,腿足軟弱無力、麻木為主要癥狀。病因主要為濕邪襲虛或久居濕地,濕邪侵犯人體肌膚皮肉筋脈。此病發病緩慢,發病初期,多無察覺,僅感兩腳軟弱無力,行動不便,與痿癥癥狀相似,要加以區分。進而發展雙腳頑痹,腫或
-
腳氣和腳氣病的區別是什么腳氣即足癬,足癬和腳氣病的區別有概念不同、病因不同、傳染性不同、癥狀不同、治療方式不同等。無論是哪種疾病,患者都應及時給予規范的治療。1、概念不同:足癬是發生在足部皮膚的一種皮膚病,腳氣病是一種累及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全身性疾病,所以兩者的概念不同。2、病因不同:足癬主要是因皮膚癬菌侵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