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病,因病從腳起,故而得名,在《內經》里又名厥、緩 風、腳弱、雍疾等。主要癥狀有:下肢強直,行動不便,腿足軟弱無力、麻木為主要癥狀。
病因主要為濕邪襲虛或久居濕地,濕邪侵犯人體肌膚皮肉筋脈。此病發病緩慢,發病初期,多無察覺,僅感兩腳軟弱無力,行動不便,與痿癥癥狀相似,要加以區分。 進而發展雙腳頑痹,腫或不腫,或刺痛。根據是否有浮腫,將浮腫者定義為濕腳氣,不浮腫者定義為干腳氣。
若治療不及時,二者都有可能發展為腳氣性心臟病。腳氣病,雖發病在足,其真正病因是在腹,多由腹部寒濕凝滯所致,濕腳氣:治療以疏通化濕為主。代表方劑;雞鳴散、防己飲。干腳氣:治療以和營利濕為主。代表方;四物湯。腳氣性心臟病:治療分別寒熱用藥。代表方:吳茱萸(寒)、犀角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