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潰瘍性結腸炎需要做病理嗎
病情描述:
潰瘍性結腸炎需要做病理嗎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潰瘍性結腸炎需要做活組織病理切片檢查,病理檢查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參考診斷標準之一,一般情況下根據臨床表現以及黏膜病理活檢就可以診斷本病。
意見建議:
潰瘍性結腸炎活組織病理切片檢查可呈炎癥反應,同時可見黏膜糜爛,隱窩膿腫,結腸腺體排列異常,以及上皮改變等等。結腸炎一旦明確診斷應及時治療,以防止其出現爆發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為你推薦
-
潰瘍性結腸炎分級按潰瘍性結腸炎病情輕重,可分為三級。輕度,此型最為常見,通常僅累及結腸的遠端部分,病情輕,腹瀉每日少于4次,腹痛、便血或少見,缺乏全身癥狀和體征。中度,介于輕度和重度之間,起病突然,腹瀉為稀便和血便,腹痛較重,有低熱、體重減輕、食欲減退,可有腸道外表現。重度,起病急,有顯著的腹瀉、便血,有持續的嚴重腹痛,可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01:09
-
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的區別普通結腸炎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道感染,經正規抗菌治療后可以治愈。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累及結腸和直腸的慢性非特應性疾病,目前發病原因尚未明確,認為是由遺傳、免疫、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該類疾病的發生。通過病史詢問、實驗室檢查以及內鏡檢查等可以幫助診斷。潰瘍性結腸炎,一般發病比較緩慢,癥狀輕重不一,除了胃腸道癥狀外,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消化道外表現,甚至可以出現腸道的穿孔、癌變等。這是一種慢性病,可以通過治療控制病情,但卻不能被治愈。01:10
-
潰瘍性結腸炎需要做病理嗎在臨床上,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是需要進行病理檢查的,因為潰瘍性結腸炎診斷缺乏金標準。一般我們主要是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還有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綜合進行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結腸炎的基礎上,進行診斷,這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內鏡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因為通過內鏡我們會發現結腸黏膜的水腫充血,當然有時候還要看到一些萎縮的黏膜。病理檢查可以排除很多其他疾病,所以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是需要做病理檢查。語音時長 01:23”
-
潰瘍性結腸炎病理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理表現主要有以下這些,病變早期有黏膜彌漫性炎癥,可見水腫充血與灶性出血。黏膜呈彌漫性細顆粒狀,組織變脆,觸之易出血。黏膜及黏膜下層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及中性粒細胞浸潤,以后因腸腺隱窩底部聚集大量中性粒細胞及形成小的隱窩膿腫,當隱窩膿腫融合、潰破、黏膜隨即出現廣泛的淺小不規則潰瘍,并可逐漸融合成不規則的大片潰瘍。由于結腸病變一般限于黏膜與黏膜下層,很少深入肌層,所以并發結腸穿孔、瘺管或周圍膿腫者比較少見,結腸炎癥在反復發作的慢性過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組織增生出現炎性息肉,黏膜因不斷破壞和修復其正常結構喪失,纖維組織增生,有腺體變形,排列紊亂,數目減少等萎縮性改變,由于潰瘍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層與肌層肥厚,使結腸常變形縮短、結腸袋消失,甚至腸腔縮窄。語音時長 1:40”
-
潰瘍性結腸炎需要做哪些檢查病情分析: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一般需要完善血沉,c反應蛋白,血常規,大便分析,自身抗體以及腸鏡等相關的輔助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取活體組織送檢。意見建議: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注意于腸道的惡性腫瘤相鑒別診斷,平時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辛辣,生冷刺激,油炸,油膩等食物,忌咖啡,濃茶,煙酒等等。
-
潰瘍性結腸炎需要做什么檢查病情分析:潰瘍性結腸炎是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當患者出現癥狀時可到消化內科做血常規檢查、大便常規檢查、c反應蛋白、纖維鏡檢查進行確診。潰瘍性結腸炎慢性反復發作可以合并關節炎、眼膜炎、睫狀體炎,因此要做相關的關節檢查及眼底檢查等。意見建議: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要早發現早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暴飲暴食,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
-
潰瘍性結腸炎病理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腸和結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其病理特征包括黏膜糜爛、潰瘍形成和炎癥反應,常導致腹痛、腹瀉及黏液膿血便等癥狀。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復雜,涉及遺傳、免疫、環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其中,
-
潰瘍性結腸炎病理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理表現主要有以下這些,病變早期有黏膜彌漫性炎癥,可見水腫充血與灶性出血。黏膜呈彌漫性細顆粒狀,組織變脆,觸之易出血。黏膜及黏膜下層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及中性粒細胞浸潤,以后因腸腺隱窩底部聚集大量中性粒細胞及形成小的隱窩膿腫,當隱窩膿腫融合、潰破、黏膜隨即出現廣泛的淺小不規則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