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痔瘡怎么灸
病情描述:
痔瘡怎么灸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現在臨床上對于痔瘡如果要進行艾灸主要是針對一些特殊的穴位進行艾灸,比如說二白,足三里,關元,氣海,因為這些穴位走行于大腸經,針對這些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改善大腸經循環,減輕痔瘡的臨床癥狀。
意見建議:
另外,對于痔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多喝水,也要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一定要保持大便軟化,排便順暢,除此以外,也要進行肛周溫熱水坐浴,改善肛周微循環。
為你推薦
-
偏頭痛怎么灸偏頭痛用艾灸的方法,艾灸實際上也是中醫的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熱療。偏頭痛有一個特點是畏寒的,就是寒冷的空氣、寒冷的季節,可以誘發出現偏頭痛。所以偏頭痛往往可以灸穴位,頭頂的百匯穴。因為百匯穴是主陽主會艾灸這個穴位能夠激發,我們人體內部的陽氣提升體內的正氣而緩解偏頭痛、疼痛癥狀。如果疼痛連到背部、頭頸部這些,還可以適度地灸風池穴、大椎穴、肩井穴,這些位置都可以進行用灸法協同治療。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不太清楚,還是建議先到醫院把它診斷清楚,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哪些穴位,最好在哪些穴位上施灸,對你的療效更佳。可能在相對來說,到正規的醫院去他的指導性更強一些。01:23
-
灸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甘草是中藥當中非常常用的藥物,具有調和作用,所以屬于中藥當中的國老,甘草的性味是平甘的,歸心經肺經,脾經,胃經。甘草的功效主要有:第一,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補脾益氣我們主要是用于脾氣虛弱的病人,比如我們常用的四君子湯,對于四君子湯,我們是比較常用的。第二,還有像治療心氣虛的炙甘草湯,主要適用于脈結代,心動悸等疾病。第三,就是治療呼吸道疾病,它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可能用于咳喘,有痰無痰均可以用。第四,它有緩急止痛的作用,特別對于脘腹四肢的攣急疼痛,常用像芍藥甘草湯。第五,它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用于熱毒的瘡瘍,咽喉的腫痛,食物的中毒等等。第六,它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對比較峻猛的藥物,或者是有一定毒性的藥物,我們常常加入甘草,來減輕中藥的毒性。炙甘草是甘草的一種制劑,它是通過炮制以后,保留了甘草溫補的作用,相對于生甘草,它溫補的作用比較強,對脾胃的氣虛作用更強一些。02:30
-
熱敏灸施灸方法熱敏灸施灸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一、單點溫和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一個熱敏穴位艾灸,此種做法有利于激發施灸部位的經氣活動。二、雙點溫和灸,即同時對兩個熱敏穴位進行艾條懸灸的操作,有利于傳導經氣,疏通經絡,臨床操作以熱敏灸感消失為度,不拘固定的施灸時間。三、三點溫和灸。比如胸腹部,如風池和大椎,雙風池和大椎形成一個三角形,叫做三角溫和灸。腎俞和腰陽關,雙側的腎俞和腰陽關也形成一個三角溫和灸。三點灸利于接通經氣,疏通經絡。四、接力溫和灸。若熱敏灸感不能達到病所,須摘取一支點燃的艾條放置于感3chuan所達部位的端點,令熱敏灸感繼續向前傳導,這樣可以延長感傳距離。五、循經往返灸。這主要適用于正氣不足,感傳較弱的患者,比如說中風病人可在偏癱的一側實行循經往返灸。語音時長 1:35”
-
感冒灸怎么用感冒灸對人體背部的大椎穴或身柱穴施灸,通過穴位和經絡的調節作用來鼓舞人體內衛陽之氣,發散風寒,也就是說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抵御病毒達到治療的目的,感冒灸還服用正常人體免疫力抗病毒的中藥。感冒灸是外用的,對于沒有咳嗽癥狀的患者可以貼敷大椎穴,如果咳嗽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貼敷身柱穴,每穴一貼,12個小時一貼。極個別使用之后癥狀加重的患者建議要暫停使用,另外感冒患者應注意自我保護,平時要加強身體鍛煉來增強個人的抵抗力,平時要多休息,多喝溫開水,飲食要清淡。語音時長 01:24”
-
針灸怎么灸病情分析:施灸的原料很多,以艾草為主。通常用預制的艾草放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借酒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治病防病目的。意見建議:灸法有艾炷灸、艾卷灸、溫針灸等多種方法,應當根據病情選用適合的方法,建議在正規醫療單位有資質的醫生施治。對實熱證、陰虛發熱者,一般不適宜灸療。
-
中風怎么灸病情分析:中風可以艾灸一些提高機體抵抗能力,調節氣機,增強機體抵抗力穴位,比如說關元、氣海、中脘等穴位。還可以艾灸上肢曲池、手三里,還有外關等穴;下肢可以艾灸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等穴位,達到溫經通絡,加快患肢局部血液循環作用。意見建議:患者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艾灸治療,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平時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米粒灸怎么灸米粒灸主要是將搓成米粒大小的艾絨放置在涂抹了精油上進行灸治。米粒灸屬于艾灸的一種手法,主要是通過溫熱刺激以及艾葉溫通氣血的方式治療疾病。在進行操作之前需要準備艾絨、鑷子、精油等材料,首先需要將艾絨搓成米粒大小,正常情況下,每個穴位需要7粒,如果病情比較嚴重,也可以以7的倍數增加,比如14粒、21粒等
-
入伏灸灸哪里入伏灸一般指的是伏灸,伏灸一般灸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肺俞穴等,如果出現了不適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1、神闕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節胃腸功能,緩解腹痛、腹脹、腹瀉等問題,對生殖系統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2、關元穴:關元穴具有培補元氣、通利小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