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兒科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哪些
病情描述:
兒科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哪些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小兒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坎宮穴,天門穴,耳后高骨等等。坎宮從眉頭起向眉梢成一橫線。天門穴是兩眉連線中點到前發際成一直線。
意見建議:
在進行小兒推拿按摩時,應該注意手法的輕重。如果小兒哭鬧不配合,應該首先安撫小孩情緒,避免執意強行進行操作。進行推拿時也應該注意小兒保暖。
為你推薦
-
按摩哪些穴位有助于睡眠首先可以按摩一下安眠穴,安眠穴是位于耳垂后的凹陷處和枕骨下的凹陷連接的中心點,用雙手中指按揉兩分鐘,具有很好的安眠助眠的效果。第二個穴位叫神門穴,位于手腕橫紋,小指延伸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可以掐揉刺激穴位,以達到輕微的酸麻脹感為宜,每次按摩兩分鐘。這個穴位適合在夜間或者睡前按摩,效果會更好。第三個穴位就是然谷穴,位于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的下方,找準這個穴位以后用拇指按壓穴位,要用力,以感覺腿部腎經有強烈的酸脹感為宜。注意兩腳的然谷穴都要按摩,效果會更好。01:21
-
養肝護肝按摩哪些穴位首先,可以按摩大墩穴,大墩穴在大腳趾內側的指甲縫旁邊,按摩大墩能夠達到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使人頭腦清晰,神清氣爽。第二,可以按摩太沖穴,一直到局部出現酸痛感為止,對此穴位進行按摩有疏肝以及養血的功效,除此以外還能夠達到柔肝養肝和瀉肝經濕熱的作用。第三,可以按摩章門穴,章門穴在人體的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對此穴位進行按摩以局部出現酸脹感為宜,按摩一到三分鐘左右就可以達到疏肝健脾和理氣散結的功效。章門穴是臟腑的會穴,主管五臟的疾病,對此穴位按摩能夠幫助疏通肝氣,維護肝臟正常的疏泄功能。01:22
-
兒科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哪些兒科常用的按摩穴位主要是補脾,清肺,平肝,內運八卦。補脾:脾穴在拇指的橈側,補脾血是由指尖推向指根,它的功效是健脾調中,消食滯,化痰涎。清肺:肺穴在無名指的掌面,清肺穴是由指根推向指尖。它的功效是疏風解表,順氣化痰,止咳利咽。平肝:肝穴在食指的掌面,由指根推向指尖。它的功效是平肝熄風,解熱鎮驚,開郁除煩。八卦穴:在手掌面,掌心周邊,以掌心為圓心按揉。內運八卦是順時針按揉。它的功效是理氣寬胸,順氣化痰。語音時長 01:14”
-
痛經穴位按摩有哪些一、三陰交穴,這個穴位處于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三寸的,脛骨內側緣后方部位,有痛經的女性可以用左手拇指指腹分別揉捏,三陰交穴,直到有酸脹感為宜左右兩邊各一分鐘。二、太沖穴,位于腳大趾和第二趾之間的部位,痛經的女性可以先用左手拇指指腹捻揉右邊的穴位,直到有酸脹感后再換左邊的,各一分鐘。三、子宮穴,這個穴位在下腹部具體部位為臍下一橫掌處正中處,為更好地找準穴位可在腹部正中線三寸的部位旁開四橫指,各有一點就是子宮穴。按摩時可用兩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注意稍加壓力直到有酸脹感,按摩五分鐘,腹腔內有熱感最好。四、血海穴,這個穴位很好找,痛經者可把大腿繃直然后就會發現膝蓋內側有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上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找到這個穴位后痛經者可把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在這個穴位上。語音時長 1:47”
-
中醫按摩常用的穴位有哪些病情分析:中醫按摩經常用到的穴位有百會、四神聰、太陽穴、印堂、攢足、四白、迎香、下關、頰車、風池、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魚際穴、列缺等。意見建議:按摩前盡量讓自己心情平靜放松,不要在吃飽了飯的時候或者剛吃飽的時候去做,也不要在空腹的時候、餓的時候去做。一定要到正規機構進行按摩。
-
中醫按摩后背常用的穴位有哪些病情分析:后背在人體脊椎骨兩側,有背腧穴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類穴位,它根據五臟的分布,有肺腧穴、心腧穴、脾腧穴、肝腧穴、腎腧穴等等,都是經常用到的穴位。此外,后背還有肩井穴、肩貞穴、肩中俞、三焦俞、風門穴等。意見建議:患者一定要由專業醫生進行按摩,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按摩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5分鐘左右比較好。平時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堅持鍛煉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
-
兒科常用保肝藥有哪些兒科常用的保肝藥通常有葡醛內酯片、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復方益肝靈片、護肝片、肝欣泰注射液等。1、葡醛內酯片:葡醛內酯片為肝臟疾病輔助用藥以及解毒藥,在臨床上常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2、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為肝臟治療藥,在臨床上常用于輔助改善中毒性肝損傷,如藥物、毒物、化學物質和
-
艾灸常用穴位有哪些艾灸的常用穴位有關元穴、命門穴、足三里穴、氣海穴、神闕穴、大椎穴、涌泉穴等,經常艾灸這些穴位,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艾灸屬于一種比較多見的中醫療法,不僅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對于多種疾病還能起到輔助治療的功效。艾灸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溫通經絡,在出現經絡瘀阻,表現為脾胃不舒、月經不調等時,就可以通過艾灸